透水混凝土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速,很多公园、广场、住宅小区已大面积应用。如南京一条600米长的天保街就采用全新的路面透水设计替代传统的路面排水系统,将路面快速排水和雨水采集、沉淀过滤以及植物滴灌系统相结合,这也成为南京第一条用海绵城市理念建设的道路。透水混凝土同样得到很好应用的还有山东临沂,在北城新区南京路与蒙山北路的交会处,有一条生态透水混凝土建成的150米长的彩色道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透水性能极佳。据了解,根据临沂建设生态城区、海绵城市的要求,生态透水混凝土路面将在临沂市推广使用。最具有代表性的还属大明宫遗址公园的项目中的御道广场的铺装,在此次项目中,透水混凝土应用近40万㎡,广场铺装面积达15万㎡,这也成为大明宫项目中最为重要的广场景观,同时更是国内乃至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纯平透水广场。
再如邻国日本,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就开始对透水混凝土路面进行实验测试,数据结果表明透水混凝土路面不仅有利于天然雨水还原地下水,更能通过空隙间的热量传导来降低路面温度以及空隙的减音作用降低汽车产生的噪音。
法国在透水混凝土的性能研究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其透水混凝土水灰比多采用0.36-0.55,采用普通矿渣水泥或火山灰矿渣水泥作为粘接剂,骨料一般采用5-20mm碎石,此外还加入引气剂增强混凝土的抗融冻能力。
受城市内涝影响,国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即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以及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吸水——作为“四道工序”之首将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水被吸收了才能有效的蓄水,从而进行相应的其他的程序,达到海绵城市的最佳状态。
吸水从道路开始
如今已有40个城市被列为“海绵城市”的试点城市。未来这些城市的建设将扭转传统的建设模式,减少依靠灌渠、泵站等设施排水,增加利用渗水铺装、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措施组织排水。既要加强对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的保护与生态修复,更要增加以建